时间: 2025-04-26 01:5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7:06
“弓马娴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弓和马的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骑马射箭的能力非常高超,通常与军事才能、游侠精神等相关联。引申义上,也可用于形容在某一领域或技能上非常娴熟。
“弓马娴熟”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它的构成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武艺的重视。弓箭和骑马是古代军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尤其是在游牧民族和战士中,娴熟的弓马技能被视为一种荣誉和实力的象征。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描述军事、体育、游戏等多个领域。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英勇的骑士或游侠。例如,在古代小说中,主角的弓马娴熟常常是他成功的关键。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朋友或同事在某个**或活动中的高超技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弓马是武士和游侠的象征,代表着勇敢和高超的军事才能。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弓马娴熟”依然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体育等活动中的高超技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弓马娴熟”让我联想到古代英雄的形象,勇敢而果敢,充满了冒险精神和自由的气息。这种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其吸引力,尤其是在强调个人能力和独立精神的时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马术训练,刚开始时并不熟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掌握了技巧。当我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时,朋友们也用“弓马娴熟”来形容我,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月光下,他骑着骏马,手握弓箭,宛如古代的英勇骑士,弓马娴熟,让人不禁想起那些传奇的故事。
在英语中,可以用“skilled in archery and horseback rid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成语。许多文化中都将骑士或游侠的形象视为荣耀和勇气的象征,反映了人类对武艺的共同尊重。
通过对“弓马娴熟”的学*,我认识到这不仅是对技能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兼任武事。善骑射,习兵法,弓马娴熟,有勇略。”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军书旁午,心绪茫然,夜亲秉烛治文书,不稍休。尤好《诗》《礼》,精究义理,于《易》尤有得。”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长袭世职,操练士卒,尤善射,跃马若飞。”
《宋史·岳飞传》:“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力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幼习弓马,性敏捷,有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