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4:50
“无稽之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言论”。“无稽”意指没有根据、没有事实依据;“之谈”则是指言论、说法。因此,整体上理解为指那些毫无根据、荒谬不堪的言论或主张。
“无稽之谈”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无稽之事”,意指不可信的事情。成语的使用逐渐演变为对不可信言论的指称,特别是在对某些谣言或无事实依据的言论进行批评时,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不屑和否定的态度。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普及,“无稽之谈”这个成语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避免轻信谣言和虚假信息。同时,它也反映了对理性和科学态度的推崇。
“无稽之谈”常给人以轻蔑和嘲讽的情感色彩,使用时常伴随对说话者的质疑和不屑。它引发的联想包括对谎言、谣言和不实之词的抵制,鼓励人们追求真相和事实。
在生活中,我曾经听到朋友谈论一些关于健康的偏方,那些说法毫无科学依据,我就用“无稽之谈”来形容这种说法,劝他们要谨慎对待信息,尤其是在健康问题上。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无稽之谈”:
月下独坐听风吟,
何必听那无稽谈。
只需心中有明月,
何需他人来指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baseless claim”或“nonsense”,虽然在语气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某种无根据说法的否定和轻视。
通过对“无稽之谈”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内涵,也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表达和交流中要保持审慎,追求真实,避免传播不实信息。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增强了我对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重视。
无稽之言勿听。
《明史·海瑞传》:“瑞曰:‘此无稽之谈,不足信也。’”
《宋史·岳飞传》:“飞曰:‘此无稽之谈,不足信也。’”
《晋书·王导传》:“导曰:‘此无稽之谈,不足听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此无稽之谈,不足信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此无稽之谈也。’”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认为他最有资格接受帝位,就准备禅位给他,并告诫他:“你不骄不躁,天下没人与你争高下,你不夸耀自己,天下没人与你争功名。人心很险恶,道心很深微,所以要做圣人必须做到无稽之言勿听。”
既无其说,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