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5:15
成语“有案可稽”的字面意思是“有证据可供考察”。在基本含义上,它指的是某件事情有明确的证据或依据,可以进行调查和验证,常用于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有案可稽”源自于古代的司法程序,特别是在审判和调查过程中,法官和调查者需要依据案卷(即“案”)上的证据来判断案件的真伪。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法律文化中对证据和事实的重视,强调了在决策和判断时需要有可靠的依据。
这个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和证据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视。“有案可稽”强调了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法律和道德判断中,依据和证据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有案可稽”的概念仍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假新闻和谣言时,强调查证和验证显得尤为重要。
该成语给人以严谨、可信的感觉,联想到法律的公正、科学的严谨和历史的真实。在表达时使用此成语,能够传达出一种对真相的追求和对谎言的抵制。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人提出了一些较为极端的观点,我便引用了“有案可稽”来强调在讨论中需要有确凿的事实支持,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在这样的交流中,增强了我对证据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真相如海底珍珠藏,
证据有案可稽长。
拨云见日明真相,
唯有求证不慌张。
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在追求真相过程中,证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英语中,“evidence-based”或“there's evidence to support”可以与“有案可稽”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在决策和判断时,依据和证据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也普遍存在,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事实和真相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有案可稽”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证据和事实在表达和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事实依据,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清史稿·刑法志》:“狱有案可稽,法有常可守。”
《明史·刑法志》:“凡狱讼,皆有案可稽。”
《宋史·刑法志》:“狱有案可稽,法有常可守。”
《资治通鉴·唐纪》:“凡百官所奏,皆有案可稽。”
《史记·平准书》:“事有案可稽,法有常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