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5:21
成语“有气无力”字面意思是“有气但没有力气”,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意愿和激情,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身体虚弱、精力不足等)而无法付诸行动或达到预期效果。基本含义则指一种无力感,表示状态低迷或无法继续努力。
“有气无力”最早见于《诗经》,虽然并没有直接的引用,但在古代文学中,这一表述经常用来形容士人的窘迫和不得志。成语的形成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环境的无奈与失落感。该成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广泛使用,以表达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有气无力”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有气无力”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尤其是在经历困境、挫折时。现代社会中,随着压力和竞争的增加,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在上升,成为人们描述自身状态的重要表达。
“有气无力”常常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联想到生活中的压力、焦虑与疲惫。这种情感反应使人们在表达时更为细腻,能够引发共鸣。
在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有一次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我感到精疲力尽,虽然心中有许多目标和计划,但实际上却感到有气无力,无法实现。那时我意识到,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是多么重要。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橙色的夕阳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书本堆积如山,思绪杂乱无章。脑海中闪过的念头如同干涸的河流,虽有气氛,但心中却是有气无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ave the will but not the way”或者“out of steam”,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意涵,即想做某事但缺乏能力或精力的状态。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能引发共鸣,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成语“有气无力”的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而是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与社会背景。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感状态,是我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那妇人有气无力的说道。”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妖精有气无力的说道。”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见他这般模样,有气无力的说道。”
《儒林外史》第三回:“那人吃得醉醺醺的,有气无力的说道。”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有气无力的答应了一声。”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地回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