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5:39
“有求斯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要求就会得到回应”。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如果有请求或需求,通常会得到相应的响应或帮助。这个成语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互惠性和应答的必要性。
该成语源自《礼记》《曲礼上》,原句为“有求斯应”,意指对他人的请求或需求要给予回应。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的礼仪和互助精神,鼓励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主动回应他人的需要,从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
“有求斯应”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有求斯应”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互助,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场景。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温暖的人际关系和互相扶持的社区氛围。它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善良和乐于助人的态度,增强了我对人际互动重要性的认知。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主动伸出援手,正是因为我相信“有求斯应”。当我在困难时,也得到了朋友的支持,这种互助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友谊。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村民们遵循着“有求斯应”的原则。每当有人遇到困难,其他人总会伸出援手。这个村庄因此和谐而繁荣,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乐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you scratch my back, and I'll scratch yours”,强调互惠互利的关系。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互助精神。
通过对“有求斯应”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哲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中,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有助于我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我的社会责任感。
大乐和畅,殷荐明神。一降通感,八变必臻。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有求于刘备,刘备弗应。”
《后汉书·袁绍传》:“绍有求于曹操,曹操弗应。”
《汉书·王莽传》:“莽有求于太后,太后弗应。”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有求于虞卿,虞卿弗应。”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有求于楚,楚子弗许,晋侯怒,将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