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7:29
成语“昂霄耸壑”由“昂”、“霄”、“耸”、“壑”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高高地向天空升起,直耸入深渊”,用来形容事物的高大、雄伟,尤其是山峰或建筑物等。基本含义是形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的景象。
成语“昂霄耸壑”出自《楚辞·九歌》,其中描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与深邃的山谷,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高大事物的追求。
“昂霄耸壑”常用于形容山川的雄伟壮丽,或者形容某种气势磅礴的事物。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在演讲中用来激励人心,激发斗志。例如,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或景观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昂霄耸壑”在**文化中,常常与自然、山水画和诗歌相结合,代表了对自然壮丽景观的敬仰。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高科技建筑或者伟大的成就,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自我极限的挑战。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崇敬,联想到高山、广阔的天空和人类的渺小。它激发了个人对美好自然和伟大成就的向往。
在一次爬山的经历中,站在山顶时,我深深体会到“昂霄耸壑”的感觉,四周的山川如同巨人一般,令人感到无比渺小与敬畏。
在一首描绘自然的诗中可以使用该成语:
青山层峦叠嶂,昂霄耸壑气如虹,
白云缭绕仙境处,心随风起梦中行。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towering above”或“soaring high”,用于形容高大的建筑或自然景观。尽管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是相似的,均强调高大、壮丽的特征。
通过对“昂霄耸壑”的学*,我认识到语言的丰富性与表达的灵活性。在日常交流和创作中,恰当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传达更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宁自期。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福畤,至雍州司户参军,勃随父之官。”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祯》:“士祯以诗名一时,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其诗清新俊逸,为世所宗。”
《明史·文苑传二·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生。又善杂画,皆超逸有致。”
《新唐书·文艺传中·王勃》:“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宋史·文苑传五·米芾》:“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其初见徽宗,进所画《楚山清晓图》,大称旨。翚褭骅骝,开步雍容,知其不以骑射为能也。”
昔余识夫人之子稚年,固已得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