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6:35
“慷慨激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情感充沛、言辞激烈,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或情绪,尤其是在演讲、辩论或文学创作中,能够激励他人或引发共鸣。基本含义是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斗志的状态。
“慷慨激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和士人的情感表达。在《左传》中有“慷慨”的相关记载,表示一种豪放、慷慨的情怀,而“激昂”则常用于描写激动、昂扬的情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士人面对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所表现出的激昂情感密切相关,常常出现在诗词、文言文中。
“慷慨激昂”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慷慨激昂”常与爱国主义、群体奋斗等主题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历史动乱和社会变革的时期,这种情感往往被用于激发民众的斗志和团结。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这种情感依然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
“慷慨激昂”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激励和鼓舞,联想到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比如历史演讲、战斗号召等。这种情感不仅能激发个体的勇气,也能够促进集体的团结和奋进。
在我曾经参与的一次社区活动中,主持人以“慷慨激昂”的方式发表了动员讲话,鼓舞了在场的每个人,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这让我意识到,情感的表达在激励他人时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慷慨激昂”:
在星空下,梦想如潮涌,
慷慨激昂,心中火焰熊熊燃。
不惧风雨,勇往直前,
心中有信念,何惧前路艰。
在英语中,与“慷慨激昂”相近的表达可以是“passionate and fervent”,同样用于描述热情和激动的情绪。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表达也常用于政治演讲和文学创作,但可能更强调个人情感而非集体情感。
通过对“慷慨激昂”的学*,我对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能有效传达情感,也能激励他人,具有实用的表达价值。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该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而且有点口角流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