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3:19
“揭竿四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揭起竿子,四处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举起武器、反抗统治的场景。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为了反抗压迫,纷纷起义或反抗,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压迫或不公正情况下的集体行动。
“揭竿四起”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传》,原文讲述了平原君赵胜在面对压迫时,号召众人反抗的情景。历史上,揭竿起义的例子不少,例如**的农民起义、革命等,通常都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导致的集体反抗行为。
该成语多用于历史、政治、文学等场合,尤其是在讲述起义、革命或集体行动的上下文中。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某个历史,也可以在演讲中作为激励人心的口号。日常对话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谈及社会或反抗行为时也可适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揭竿四起”不仅仅是一种反抗的象征,它更反映了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不公的敏感与反应。在现代社会,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依然适用于描述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抗争和追求正义的行动。
该成语常给人以激励和振奋的感觉,联想起历史上那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与人民的团结。它提醒我们,面对不公时,勇敢反抗是人类的本能。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些社会活动,目的是呼吁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在那时,大家都像“揭竿四起”一样,奋起行动,表达自己的诉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首诗中,我将“揭竿四起”融入其中:
风起云涌时,揭竿四起声,
百姓齐心力,誓为正义争。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示了集体行动的力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uprising”或“rebellion”来描述类似的情况。这些词汇同样承载着反抗和斗争的含义,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和社会反响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揭竿四起”的学,我理解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象征。在语言学与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社会现象,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然历代君人者,必以省刑罚,薄税敛为戒,其民始相安无事,否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