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5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3:26
成语“清新俊逸”由“清新”和“俊逸”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清新而俊美的气质或风格。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风度或作品的风格,给人一种清新、高雅、脱俗的感觉。
“清新俊逸”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典故,它的构成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出现。古人常用“清新”来形容自然、空气等的清爽,而“俊逸”则多用于描述才俊之士的风采。二者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成语。
在不同语境中,“清新俊逸”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清新俊逸”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高雅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气质仍然受到推崇,尤其在艺术、文学和时尚领域,追求清新和独特的风格是许多人的理想。
“清新俊逸”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的清新、青春的气息以及高雅的气质。这种成语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朋友,他的性格和风格都很清新俊逸,常常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与灵感。我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表达我对他的欣赏。
“在那片清新的晨雾中,他的身影如同一缕轻风,俊逸而洒脱,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展示了“清新俊逸”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refined”或“elegan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些词汇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高雅和非凡的气质。在日语中,“清新”可以用“清々しい”来表达,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清新俊逸”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语言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这个成语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并帮助我在描绘人、事、物时更加生动准确。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清史稿·文苑传·纳兰性德》:“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工诗文,尤长于词,其文清新俊逸,为时所重。”
《明史·文苑传·徐渭》:“渭,字文长,山阴人。工诗文,尤长于杂剧,其文清新俊逸,为时所称。”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字子瞻,眉山人。博通经史,工诗文,尤长于词,其文清新俊逸,为时所宗。”
《唐诗纪事·王维》:“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工书画,善属文,尤长五言,时号‘诗佛’。其诗清新俊逸,为时所重。”
《南史·谢朓传》:“朓字玄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尤善草隶,为当时所重。”
~,庾子山、鲍明远也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