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3:45
成语“清歌妙舞”由“清歌”和“妙舞”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清歌”指的是清丽动听的歌曲,“妙舞”指的是优美的舞蹈。整体上,这个成语形容歌声优美,舞姿动人,常用于描绘一种愉悦、轻松的艺术氛围。
“清歌妙舞”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和文人雅集的背景。在古代,文人常常在聚会中吟唱清歌,翩翩起舞,来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因此,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雅趣、享受生活的情景。
“清歌妙舞”常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歌舞不仅是娱乐方式,也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清歌妙舞”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艺术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样化,但欣赏优美歌舞的情感依旧存在。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欢聚的场景、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传递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令人心生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个朋友的婚礼,婚礼上伴随着清歌妙舞,大家一起欢笑、庆祝,那种快乐的氛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洒在湖面上,清歌妙舞的旋律响起,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优雅的气氛中。微风轻拂,带来花香,令人心醉神迷。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ance and song”或“music and dance”,也常用于描述庆祝活动和聚会中的欢乐氛围。不过,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清歌妙舞”的深入分析,我理解到它不仅是一个描绘艺术美的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升了我对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此曲,不觉心旷神怡,便问:‘此曲何名?’警幻道:‘此乃《红楼梦》十二支曲之首,名曰《红楼梦引子》。’宝玉又问:‘此曲何以如此动听?’警幻道:‘此曲乃是清歌妙舞,配合得天衣无缝,故能动人心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清歌妙舞落花前,如此风光更可怜。”
宋·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南史·徐勉传》:“清歌妙舞,萦梁动石。”
步寒宫出落的紫霓裳,一个个~世上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