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3:41
成语“清歌曼舞”字面意思是清脆的歌声和优雅的舞姿。其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优美的音乐和舞蹈,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恬静美好的氛围。
“清歌曼舞”源于古代文人对音乐和舞蹈的赞美,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常见于古典诗词和文人雅集的描写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艺生活的重视,尤其是在宴会、庆典等场合中,音乐和舞蹈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宴会、聚会、文化活动等场合的气氛,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美好的生活情景。它适合在日常对话、演讲中表达对美好艺术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享受。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和谐美好,而反义成语则传达了悲伤或冲突的情感。
在**古代文化中,音乐和舞蹈被视为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清歌曼舞”不仅体现了对艺术的欣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依然渴望享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愉悦。
“清歌曼舞”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愉悦、轻松和美好,联想到的是古典的雅致场景和人们在欢庆时的欢愉。这个成语能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们一起欣赏了民谣演唱会,现场的气氛可以用“清歌曼舞”来形容,大家都沉浸在优美的歌声和舞蹈中,享受着欢乐的时光。
在一个春日的晚上,月光洒在湖面,仿佛在为这场聚会伴奏,伴随着清歌曼舞,友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usic and dance”,但它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中,音乐和舞蹈是**或仪式的一部分,而在其他文化中则更强调娱乐和社交。
通过对“清歌曼舞”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表达美好情感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欣赏音乐和舞蹈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
没有答案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因又听下面唱道:‘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宝玉听了此曲,又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其中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世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清歌曼舞,不觉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南史·王僧辩传》:“清歌曼舞,丝竹并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