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3:23
“泥塑木雕”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指的是用泥土制作的雕塑和用木材雕刻的艺术品。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物的外表看起来非常僵硬、呆板,没有生气和灵活性,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表情、态度等缺乏变化和活力。
“泥塑木雕”这一成语来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泥塑和木雕都是古老的工艺,通常被用来制作、民俗等题材的艺术品。它反映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强调了形态的固定和不变,因而引申出对人的性格或表现的评价。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表情、动作或态度,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比如,在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中显得很冷漠、没有表情时,可以说:“他在聚会上就像个泥塑木雕,毫无生气。”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泥塑和木雕不仅是工艺品,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社会风俗和人们的信仰。因此,“泥塑木雕”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引申为对某种文化或社会现象的批判,强调缺乏生机和创新。
“泥塑木雕”这个成语给人的感觉是冷漠、僵硬、缺乏活力,联想到一幅没有生气的画面,常常会让我反思生活中人们是否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所压迫,失去了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在我的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朋友在聚会中显得十分尴尬,无法融入气氛,我曾经用“泥塑木雕”来形容他们的状态,这样的表达不仅形象,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脸上挂着泥塑木雕般的微笑,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却又似乎与这个世界隔绝。”
在英语中,与“泥塑木雕”相似的表达可以是“like a statue”,也传达了缺乏生气和活力的含义。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艺术形式或比喻来表达相似的情感。
通过对“泥塑木雕”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表的描述,更是对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映。在我日常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有人说道,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什么灵感在那里。
《儒林外史》第三回:“庙里的神像,都是泥塑木雕的。”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殿上塑着一尊泥塑木雕的城隍神。”
《水浒传》第六十回:“庙里供奉的,都是些泥塑木雕的神像。”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只见那正殿中,供着一尊泥塑木雕的大佛。”
《西游记》第二回:“那山门里,有一个泥塑木雕的菩萨。”
两班文武,如~,无人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