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4:18
成语“泥而不滓”字面意思是泥土里没有杂质,形容事物的纯粹、真实或不掺杂其他不良成分。其基本含义是指事物能够保持其本质而不受外界污秽的影响,强调一种纯洁和真实的状态。
“泥而不滓”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君子以文德之,小人以德服之。君子以仁义为本,小人以财利为本。泥而不滓,水而不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对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念的区分,强调君子应保持本质的纯洁和高尚。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讨论道德、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时。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或者某种事物的真实、纯粹。
在**传统文化中,泥而不滓的观念强调了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反映了对清白和真实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商业伦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保持真实和纯洁的价值观。
“泥而不滓”给人一种清新和纯净的感觉,联想到清澈的水源和洁净的环境。它引发了对真实与纯粹人性的思考,激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不被污染。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面临工作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在一次项目中,有人提议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但我坚持泥而不滓的原则,最终选择了诚实和正直,尽管这让我失去了一些短期利益,但却赢得了长远的信任。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泥土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泥而不滓,滋养着每一株生长的植物,正如人心中的善良与真实,永远不会被尘世的污浊所掩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re as the driven snow”,意指纯洁无瑕。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纯洁和真实的追求却是一致的。
通过对“泥而不滓”的学,我认识到保持真实和纯洁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要追求真诚,做到言行一致,保持自我道德的纯净。这不仅能够提升我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增强我在社会中的可信度。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其过也,泥而不滓;其更也,光而不耀。”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