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1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0:09
“拿贼拿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抓住小偷的同时抓住赃物”。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抓捕罪犯的同时,也获取了与犯罪行为相关的证据或物品,强调了通过直接证据来证明罪行的重要性。
“拿贼拿赃”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逻辑来源于古代对犯罪行为的处理方式。在传统社会中,抓捕贼人时常常需要同时发现赃物,以便证明其罪行。这一过程反映了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证据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比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拿贼拿赃”在**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观念紧密相连,强调了正义与证据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提升,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法律、执法等领域的讨论中,能够引发对证据收集的重要性和合法性的思考。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联想到正义的实现和对罪犯的惩罚。在表达时,可以传达出一种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以及对法律公正执行的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社区的安全巡逻活动,恰好遇到一名可疑人员,最终在警方的协助下“拿贼拿赃”,不仅抓住了小偷,还找到了他藏匿的赃物。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证据在法律执行中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夜色沉沉暗潮生,贼影浮现心惊惶。 执法如山风不屈,拿贼拿赃正义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atching the thief with the stolen goods”,强调了同样的情景和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抓捕罪犯和获取证据的过程都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对成语“拿贼拿赃”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法律与证据之间的关系。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某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正义追求的呼唤。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提升沟通能力。
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张千道:‘你这厮好大胆,敢来我这里骗人!’李万道:‘我若骗你,天打雷劈!’张千道:‘你若不骗我,为何不拿出赃物来?’李万道:‘我若拿出赃物来,你便如何?’张千道:‘我便信你。’李万道:‘好,你且看我拿贼拿赃。’”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张千道:‘你这厮好大胆,敢来我这里骗人!’李万道:‘我若骗你,天打雷劈!’张千道:‘你若不骗我,为何不拿出赃物来?’李万道:‘我若拿出赃物来,你便如何?’张千道:‘我便信你。’李万道:‘好,你且看我拿贼拿赃。’”
《醒世恒言》卷三十三:“李逵道:‘你这厮好大胆,敢来我这里骗人!’王矮虎道:‘我若骗你,天打雷劈!’李逵道:‘你若不骗我,为何不拿出赃物来?’王矮虎道:‘我若拿出赃物来,你便如何?’李逵道:‘我便信你。’王矮虎道:‘好,你且看我拿贼拿赃。’”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张千道:‘你这厮好大胆,敢来我这里骗人!’李万道:‘我若骗你,天打雷劈!’张千道:‘你若不骗我,为何不拿出赃物来?’李万道:‘我若拿出赃物来,你便如何?’张千道:‘我便信你。’李万道:‘好,你且看我拿贼拿赃。’”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我若拿得他时,也不许你胡说。’那汉子道:‘你若拿得他时,我便服你。’杨志道:‘我若拿得他时,你便如何?’那汉子道:‘我便拜你为兄。’杨志道:‘好,你且看我拿贼拿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