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4:24
“泥足巨人”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泥土做的脚的巨人”。它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或事物外表强大而内在却脆弱的状态,通常指那些表面上看似强大、不可动摇的人或事,但实际上因为某种缺陷而容易垮掉。其基本含义是指外强中干,容易受到挫折或崩溃。
“泥足巨人”出自《圣经·旧约》,原文为“用泥土做的脚的巨人”。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被引申和演绎,在古典文学和历史中多次出现,强调了表面的强大与内在的脆弱,反映了对虚假强大的警惕。
在不同的语境中,“泥足巨人”可以用来形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泥足巨人”常用于对一些企业或个人的批判,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容易被表面的成功迷惑,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这一成语提醒我们要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象。
“泥足巨人”这一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惕与思考。它让我意识到,许多看似成功的人或事物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更加谨慎,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表面上事业成功的朋友,但他在面对挑战时显得无比脆弱。通过观察他的经历,我深刻理解了“泥足巨人”的含义,也更加意识到要注重内在的成长和发展。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泥足巨人”:
高楼耸立云间,似巨人在舞,
然脚踏泥土,内心已崩溃。
繁华背后隐忧,谁人知晓?
烂漫花开,终难持久。
在英语中,与“泥足巨人”相似的表达是“a house of cards”,意指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事物。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外在的华丽与内在的脆弱性,反映了普遍的社会心理。
通过对“泥足巨人”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深邃与丰富。这个成语不仅在表达中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培养内在的坚韧。这对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绍自以强盛,不设备。操曰:‘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乃潜师夜起,袭绍别屯,斩其将眭元进,尽燔其辎重。”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然性矜愎自高,顾谓左右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泥足巨人,不足虑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莽为人侈口蹙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是岁,天下大旱,蝗虫蔽天,莽乃下书曰:‘予受命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何仰给?惟予之德,不能救此下民,痛心疾首,靡知所措。’”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也。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林父帅师救郑,及河,闻郑既和楚,乃还。晋侯怒,曰:‘吾以巨人待之,而彼以泥足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