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24:01
“痛彻心腑”由“痛”、“彻”、“心”、“腑”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痛苦深入心底”,形容一种极为强烈的痛苦感受,通常指情感上的伤痛,内心深处的悲伤或悔恨。其基本含义表达了强烈的情绪,尤其是痛苦和悲伤的状态。
“痛彻心腑”出自《左传》,原文为“心之所痛,痛彻心腑”。这一成语强调了痛苦的深度,能够触及内心最深处,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情感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共鸣。
“痛彻心腑”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这些成语均表达深切的痛苦,但“痛彻心腑”更强调痛苦的深度和心灵的伤害。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表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与“痛彻心腑”形成鲜明对比。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常常被重视,“痛彻心腑”不仅在文学上有广泛应用,在社会交往中也常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现代社会中,人们在面对压力、失去等情境时,仍然会使用这一成语来描述自身的情感状态。
“痛彻心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共鸣与同情。它让人联想到失去、悔恨和深切的情感伤痛,影响表达时的情感深度,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一次亲人的离世,那种痛苦确实是“痛彻心腑”的。每当想起她的笑容,我都会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痛彻心腑”:
月明点滴窗前影,
思念如潮涌心腑。
往昔笑语犹在耳,
痛彻心腑难自处。
这首诗展现了思念与痛苦交织的情感。
在英语中,可以用“heartbroken”或“deeply pained”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这些表达虽然传达了内心的痛苦,但在文化背景和情感细腻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痛彻心腑”的学*,我认识到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适时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帮助传达更深层的情感。
两骒夹击,痛彻心腑。
《宋史·岳飞传》:“岳飞闻母丧,痛彻心腑,上表请终丧。”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闻安禄山反,痛彻心腑,急召群臣议。”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痛彻心腑,乃引兵而东。”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言,痛彻心腑,誓不与鬼为伍。”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痛彻心腑,不觉大哭起来。”
这些事情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