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3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6:04
“公诸同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某事物)公之于众,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其基本含义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观点或创意公开,供大家共同欣赏或讨论,强调开放与共享的态度。
“公诸同好”源于古代文人的交流与分享,具体的历史背景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文人之间互相交流、传播思想的传统。在古代,许多文人通过书信、*等方式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创作,形成了“公诸同好”的惯。
该成语常在学术研究、创作分享、社交场合中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此表达对某种思想或作品的开放态度;在日常对话中,朋友间分享见解时也可以使用这一成语。演讲时,讲者用它来强调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被高度重视。成语“公诸同好”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观念在学术界、企业合作以及网络社交中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分享经验与智慧。
“公诸同好”给人一种开放、包容的感觉,象征着知识与创意的共享。它激励人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令人联想到合作与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的学*与工作中,我常常尝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诸同好,特别是在学术交流会上,与同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我发现,这种分享不仅帮助我获得了反馈,还能激发更多的创造力。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独坐于河畔,手握笔墨,写下这样的句子: “月明点滴窗前影,心中所思公诸同好;愿与君共赏此景,千古情怀共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于“公诸同好”的表达可以是“share with the public”或“make known to like-minded individuals”。这种分享的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强调了知识与创意的开放性。
通过对“公诸同好”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鼓励知识的传播与分享,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成语有助于我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晋书·王导传》:“导乃公诸同好,以千金购之。”
《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公诸同好,以千金购之。”
《汉书·王莽传上》:“莽乃公诸同好,以千金购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乃公诸同好,以千金购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诸同好,不亦可乎?”
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