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30:44
“二姓之好”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不同姓氏之间的亲密关系,通常用来形容婚姻或联姻的情况,尤其是指两家人通过婚姻建立的联系。它强调了姓氏的不同和家族之间的结合,反映出传统社会中家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姓之好”源于*古代的婚姻俗。在古代社会,姓氏不仅是家族的标志,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尤其是在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考量上。典故上,它常常与联姻、亲戚关系等议题联系在一起。
“二姓之好”多用于描述婚姻、联姻的场合,尤其是在谈论家族关系、婚姻安排、亲友关系等方面。它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强调人物之间的关系或家族背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讨论自己的家庭或朋友的婚姻情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结合,更是家族间利益的结合。二姓之好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家族的繁荣与稳定。现代社会中,虽然个人选择的自由度增加,但家族背景仍然在一些圈子中影响着婚姻选择。
“二姓之好”让我联想到家庭、亲情和责任感。在传统社会中,婚姻是家庭之间的纽带,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期望。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婚姻不仅是个人的选择,还是家族与社会的结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朋友的家庭通过“二姓之好”而走到一起,这不仅让两个家庭关系更为亲密,也让我们共同的朋友圈变得更加紧密。这种联姻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交网络。
在一个关于家族故事的短篇小说中,我可以写道: “在那个古老的小村庄里,两个姓氏的家族通过一桩美丽的二姓之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长大,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姓氏的界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termarriage" 或者 "marriage between families",强调两个家庭间的结合,但往往不如“二姓之好”这样突显姓氏和家族的重要性。
通过对“二姓之好”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历史背景。在学*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沟通和表达中更加注重家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文帝即位,尊甄后为皇太后,封其弟甄像为王,二姓之好,自此始也。”
《后汉书·皇后纪》:“光武中兴,郭皇后为光武皇后,生子庄;及明帝即位,尊郭后为皇太后,封其弟郭况为王,二姓之好,自此始也。”
《汉书·外戚传》:“汉兴,吕后为高祖皇后,生子盈;及惠帝即位,尊吕后为皇太后,封其弟吕产、吕禄为王,二姓之好,自此始也。”
《史记·外戚世家》:“汉兴,吕娥姁为高祖皇后,生子盈;及惠帝即位,尊娥姁为皇太后,封其弟吕产、吕禄为王,二姓之好,自此始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二姓之好,自此始也。”
明日,令媒氏通~,备六礼以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