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1:08
成语“变姓埋名”字面意思是“更改姓氏,隐藏名字”。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躲避某种压力或追踪,选择改变自己的身份或隐匿行踪。基本含义上,它表达了对个人身份的隐匿,以及在社会或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压力。
“变姓埋名”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中,尤其是那些因政治迫害、战争或其他原因而需要隐姓埋名的人们。历史上,许多文人或政治犯在动荡时期为了保全自己,选择改姓或隐匿身份。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典故,例如唐朝的“李白”,他在政治风波中曾短暂隐匿身份。
在现代汉语中,“变姓埋名”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历史上,变姓埋名的现象常常与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某些社会不稳定或个体面临重大压力的环境中。成语反映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求生本能和对安全的渴望。
“变姓埋名”让我联想到一种孤独和无奈,个人在社会压力下被迫隐匿真实自我的情境。它也引发对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在极端情况下人们的无奈选择。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朋友,他因工作原因需要到异地工作,选择了短时间内隐瞒自己的身份,只为保护自己不被打扰。这让我想到了“变姓埋名”的成语,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所做的选择。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他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选择变姓埋名,化身为一名平凡的农夫,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心中却永远铭记着那段被迫遗忘的过去。”
在英语中,“to go underground”可以与“变姓埋名”相提并论,指的是为了躲避追捕而隐匿身份。虽然措辞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在强调个人在社会压力下的生存策略。
通过对“变姓埋名”的分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极端环境下个体的生存选择及其背后的情感。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身份与自由的复杂性。
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变姓埋名,沿街叫卖。”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赵旭变姓埋名,隐居于此。”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变姓埋名,隐于武当山九室岩。”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乃更为夫妇,变姓埋名,隐居霸陵山中。”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变姓名为张良,亡匿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