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5:52
成语“声色货利”由四个字组成:声、色、货、利。字面意思是指声音、色彩、金钱和利益。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的追求和生活中沉迷于物质享受,强调对声色财利的过度追求。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以物质享受为重心的人。
“声色货利”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原文为“声色货利,皆所不取”。其中,声色指的是声乐和美色,货利则是金钱和利益。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清高和对物质享受的拒绝,强调了追求精神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声色货利”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声色货利”反映了古代士人对物质享受的批判,强调了追求精神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竞争激烈和物质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个成语常常带来一种警醒的情感,让人反思物质享受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它唤起了对精神追求和内心平静的向往,激励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忘提升自身的道德和文化素养。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个人成长,感到很失望。这让我想到了“声色货利”,于是我尝试与他沟通,希望他能平衡物质与精神的追求。
在某个夜晚,月光洒在窗边,我写下: “浮华声色掩心底,货利追逐空自惭。 愿得一心求志向,淡泊明志不负年。”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有“money and pleasure”。虽然在很多文化中,物质享受被视为成功的标志,但“声色货利”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体现了中西文化对物质与精神的不同看法。
通过对“声色货利”的学习,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反思。理解这个成语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精神追求,提升了我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加深刻而有力。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宋史·食货志上》:“声色货利,民之膏血。”
《后汉书·杨震传》:“声色货利,足以丧志。”
《汉书·食货志下》:“声色货利,所以乱天下也。”
《史记·货殖列传》:“夫声色货利,人之所欲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声色货利,不可不慎也。”
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所迷,故此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