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5:22
成语“声色并厉”字面意思是声音和色彩都很强烈,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场面或气氛非常热烈、繁华。基本含义上,它可以指代那些在视觉和听觉上都非常吸引人的事物,往往带有一种炫耀或奢华的意味,强调外在的表现。
“声色并厉”出自《庄子》中的“声色并厉,非圣人之所为”。其中,声色指的是声音与色彩,这里主要用于形容表象的华丽与热闹。而“厉”字则有强烈、急迫的意思,整体上表明这种表象的强烈程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思想中对表面繁华的批判,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在**传统文化中,过于追求外在的繁华往往被视为一种浮躁的表现。因此,“声色并厉”不仅是对视觉和听觉的描绘,也是对内在修养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消费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提醒人们关注内在价值。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繁华的都市生活,尽管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在的价值和真实的情感却可能被忽视。它引发我对生活的思考,如何在追求美好外表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在我的一次朋友聚会上,现场的音乐、灯光和装饰都非常豪华,大家都沉浸在这种声色并厉的氛围中。但我发现,尽管表面热闹,真正的交流却少之又少,反而让我思考如何在这样的场合中寻找更深层次的沟通。
在春天的节日里,城市的街道上声色并厉,樱花的花瓣如雨般飘落,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庆祝生命的复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ashy”或“glitzy”,用于形容事物的华丽和奢侈。这些词汇虽然有相似的意义,但往往缺乏“声色并厉”中对内在价值的反思。
通过对“声色并厉”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在表象的描述,更是对内在修养的提醒。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声色并厉,力主严禁。”
《明史·海瑞传》:“瑞声色并厉,抗言直陈。”
《宋史·岳飞传》:“飞声色并厉,誓以死报。”
《晋书·王敦传》:“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制之。”
《后汉书·窦武传》:“武声色并厉,言辞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