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1:04
成语“变古乱常”字面意思是“改变古代的规范,扰乱常规秩序”。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对传统的破坏和对常规的干扰,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不遵循传统、打破常规的行为或现象。
“变古乱常”出自《庄子》,原文为“夫变古之道,乱常之法”,意在批评那些不尊重历史经验和传统规范的行为。庄子所提倡的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但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谨慎对待变革,避免无序和混乱。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广泛: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古乱常的现象愈发明显。许多人渴望打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化与创新。然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如何在变革与保持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变古乱常”让我联想到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传统的反思。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变革的讨论,同时也让人警惕过度的变革可能带来的混乱。
在我参加的一个艺术创作活动中,许多人尝试用非传统的材料和技法创作,体现了“变古乱常”的精神。然而,我发现有些作品虽然新颖,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体会到在创新中依然需要尊重传统。
在一首现代诗中:
“打破古老的桎梏,
在星空下漫步,
不惧变古乱常,
我心自有方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变古乱常”的概念可以用“break the mold”来表达,强调超越传统界限的勇气。然而,不同文化对传统的看重程度不同,有些文化可能更倾向于尊重历史和传统。
通过对“变古乱常”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该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与变革时,要谨慎对待传统的价值,以避免无序和混乱。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宋史·王安石传》:“变古乱常,天下汹汹。”
《资治通鉴·唐纪》:“变古乱常,祸必及身。”
《后汉书·杨震传》:“变古乱常,乃至于此。”
《汉书·五行志》:“变古乱常,以自窘迫。”
《史记·太史公自序》:“变古乱常,不死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