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0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9:30
“万古留芳”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万古长存中留下芳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名声或业绩能够流传千古,永远被人们铭记,通常用于赞美那些有杰出贡献或伟大成就的人。
“万古留芳”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英雄人物或伟大事迹的描述。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常常会提到一些历史人物或**,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力。类似的表达在许多古典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如《史记》中的对历史人物的赞誉。
“万古留芳”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个人的名声和成就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个人的成就和贡献会被后世铭记。因此,“万古留芳”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赞美,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和贡献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后人铭记,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应用仍然广泛。
“万古留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崇敬和向往。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社会、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激励人们追求卓越,留下美好的名声和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会在讨论历史人物时使用“万古留芳”这个成语,比如在谈论某位科学家的成就时,强调他们的贡献会被后人铭记。这不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也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希望能为社会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千古英名照人间,
万古留芳在心间。
青史留痕今犹在,
继往开来共此缘。
这首诗通过“万古留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激励后人继续努力。
在英语中,“eternal fame”或“immortal reputation”可以与“万古留芳”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个人成就和名声的持久性。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伟大成就的赞美,显示出人类对英雄人物的共同认同。
通过对“万古留芳”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也是文化和历史的承载。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丰富词汇,提升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华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追求卓越和留下美好名声的重要性。
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留芳。
《明史·海瑞传》:“瑞素著清节,万古流芳,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宋史·岳飞传》:“飞忠义之气,万古流芳,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旧唐书·魏征传》:“征亡后,太宗亲临恸哭,为之制碑文,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思其忠,为之流涕。征宅先无正寝,太宗欲为构之,辞以疾,竟不许。及薨,太宗亲临恸哭,为之制碑文,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思其忠,为之流涕。”
《南史·谢灵运传》:“谢公风流名士,海内所瞻,既以清标自许,亦以流芳百世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