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5:30
成语“刀下留人”的字面意思是“在刀下留住人”,引申含义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给予对方宽恕或机会。它强调了在极端情况下的仁慈与宽容,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怜悯。
“刀下留人”出自古代的历史故事,通常与战争、刀剑、刑罚等情境相关。具体来说,它可能源于古代武将在战斗中选择放过敌人,或是法官在审判时给予被告宽恕的情境。它反映了古代对生死的严肃态度与伦理道德的考量。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仁爱与宽容是重要的价值观。“刀下留人”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怀。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人道主义、社会和谐与宽容的背景下。
“刀下留人”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和对立时,要保持仁慈与理解。这一成语能够激发对人性善良的思考,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宽容。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朋友因工作压力而与同事发生争执,虽然他有理由生气,但我劝他“刀下留人”,选择理解对方的难处,最终促成了和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宽容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设想一位年轻的剑客在与敌人对峙时,回忆起母亲的教诲:“刀下留人,方显英雄本色。”最终他选择放下剑,给敌人一个机会,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rcy”或“spare a life”,强调宽恕和怜悯的价值。虽然具体表达不同,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人们普遍存在对宽容的追求。
通过对“刀下留人”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宽容与仁慈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它在语言学中提醒我们,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传递情感与人性。
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大呼:‘刀下留人!’”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县官大怒,喝令:‘刀下留人!’”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贾母忙道:‘刀下留人!’”
《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大叫:‘刀下留人!’”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曹操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程昱急止之曰:‘刀下留人!’”
内中有人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