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7:47
“无其伦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与之相比的”,表示某事物的独特性和无与伦比的卓越。基本含义强调某种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极致,超越一切同类事物。
“无其伦比”起源于古代文献,具体的历史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其使用与古代对事物品质的评判有关。该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人物品质或某种特长的卓越性,可能与**古代对完美、极致的追求有关。
“无其伦比”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追求完美与卓越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无其伦比”这样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独特性和优秀品质的极大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更倾向于用“无其伦比”来形容某些突出表现或成就,以彰显其重要性和独特性。
“无其伦比”给人一种极致、独特的感觉,常常引发对卓越事物的向往和欣赏。使用这个成语时,通常伴随着对某种品质或成就的深刻认可和赞赏,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个音乐比赛,在比赛中,我的表演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甚至有评委用“无其伦比”来形容我的演奏。这个时刻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让我更加努力追求音乐的完美。
在一首诗中使用“无其伦比”:
月明点滴洒银辉,
松间清风无其伦比。
溪水潺潺诉心语,
千古流传共此时。
在英语中,可以用“unparalleled”或“incompara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词同样强调了事物的独特性和无可比拟之处,但在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无其伦比”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成语,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表达某种事物的独特性,还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恰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层次,也提升了交流的效果。
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唐诗三百首·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文心雕龙·辨骚》:“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