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6:17
成语“无一不知”字面意思是“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表示某件事情或某种知识广为人知,几乎人人皆知。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事实或人物在大众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无一不知”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的构成反映了汉语的语言*惯和逻辑。该成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对信息传播和认知的观察,尤其是在古代社会,某些**或人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而广为人知的。
“无一不知”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十分广泛。它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非常迅速,尤其是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某些**或人物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无一不知”的程度。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视,尤其在名人文化和媒体传播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其现实意义。
“无一不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或赞叹,尤其在提到那些公众人物或者重大**时,它表现出一种普遍认同和共鸣。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信息传播的力量和社会认知的集体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和朋友讨论一部热门电视剧时,我用到了“无一不知”这个成语。当时我们谈到剧情的高潮和角色的变化,大家都对这部剧有着相似的看法,正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共识。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岁月如歌风中飘,
人间事迹无一不知。
英雄豪杰皆可叹,
千古流传万古知。
这种使用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mmon knowledge”,意指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某种知识的普遍性。
通过对“无一不知”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对信息传播和社会认知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使交流更加生动和有效。
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旧唐书·文苑传·王勃》:“勃才思敏捷,无一不知,无一不通。”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博学多才,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昀学问渊博,无一不知,无一不精。”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文章冠天下,无一不知,无一不能。”
《后汉书·班固传》:“固自以博通群籍,无一不知。”
凡是他问的,那先生~,无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