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6:33
“无业游民”字面意思为“没有职业的游荡者”。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生活不稳定、依靠游荡或闲逛度日的人。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着一种消极的生活状态。
“无业游民”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来源,但它的构成中“无业”指没有职业,“游民”则有游荡、流浪的意思。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被用来描述失业者或闲散人员,反映了社会对职业和责任的重视。
“无业游民”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在现代社会中,“无业游民”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工作的期望和对生活状态的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无业游民的现象在一些城市中越来越普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引发了对社会保障、就业政策及心理健康的讨论。
提到“无业游民”,我联想到一种无助和失落的情感。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状态的描述,背后更是对一个人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可能还伴随着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他在失业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感到自己像个无业游民。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重新找到了方向,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对无业游民的关心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无业游民”:
高楼林立梦难寻,
无业游民心如尘。
何处为家何处归,
惟有流浪伴孤云。
这段诗句试图表达一个人在城市中迷失的感受,以及对家的渴望。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unemployed wanderer”或“drifter”,这些词语也传达了类似的含义。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社会可能对失业者的态度与**有所不同,常常更强调个体的选择与自我发展。
通过对“无业游民”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失去工作、生活困顿的人,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语言学*中灵活运用成语,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和观点。
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
《资治通鉴·唐纪》:“无业游民,多聚为盗。”
《清史稿·食货志六》:“无业游民,多聚为盗。”
《明史·食货志六》:“无业游民,多聚为盗。”
《宋史·食货志上》:“无业游民,多聚为盗。”
《汉书·食货志下》:“无业游民,皆驱使为盗。”
我们要注意这些~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