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27:34
成语“纲常扫地”字面意思是“把纲常(即社会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扫到地上”,引申义指的是社会道德沦丧、伦理秩序混乱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一些人或社会风气的不正之风,强调道德标准的缺失。
“纲常扫地”出自清代作家龚自珍的诗句,原句为“纲常扫地,天理无存。”在古代,纲常主要指家国伦理、社会道德等重要的规范和原则。此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道德沦丧的强烈不满,体现了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社会风气不正、道德败坏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堕落的社会背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指责;在演讲中,则可以强调维护道德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与“纲常扫地”有着显著的对比,反映了社会道德的不同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伦理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一些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挑战,导致了部分人的道德观念淡化。因此,“纲常扫地”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更加突显了对传统道德的怀念以及对当代道德滑坡的担忧。
“纲常扫地”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多为失落和忧虑。它引发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以及对道德标准下滑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目睹了一个年轻人在公共场合不尊重老人的行为,令我感到非常愤慨。这种现象使我想到了“纲常扫地”,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一代对传统道德的忽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使用“纲常扫地”:
昔日繁华映月明,
今朝浮华暗流生。
纲常扫地谁人问,
道德沉沦化作尘。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惋惜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ral decline"或"ethical collapse",这些词汇传达的意思与“纲常扫地”相似,但在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不同文化对道德和伦理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在表达类似情感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通过对“纲常扫地”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了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社会道德的现状,也提醒我们关注伦理与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的使用,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