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27:36
成语“纲目不疏”的字面意思是“纲要和细节不疏漏”。它形容事物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细节到位,通常用来形容对事物的整理、规划、分析等非常周密、全面。
“纲目不疏”出自古代的文献,主要与对事物的条理化思维有关。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与古代文人对文章结构、思想表达的重视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在整理和分类各种知识、信息时,强调纲领性和细节性的结合。
“纲目不疏”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表达方式,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古代文人的写作和现代人对工作、学的要求中。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纲目不疏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人们更好地整理和理解复杂的信息。
“纲目不疏”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条理清晰的工作方式和高效的生活态度。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对事物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工作中,我常常需要制定项目计划,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有详尽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时常提醒自己要做到“纲目不疏”,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一首描写书法的诗中:
笔端轻舞字如歌,纲目不疏心自华。
一纸风云书万象,字字珠玑映月华。
这段诗句通过书法的描写,体现出“纲目不疏”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ell-organized”或“systematic”,也强调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不同文化中,对条理性和清晰度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被视为沟通和表达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纲目不疏”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条理清晰在沟通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对学术研究有帮助,也能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在语言学中,掌握这种表达方式也有助于提高我的写作和口语能力。
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