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2:09
成语“志大才疏”由“志大”和“才疏”两部分组成。“志大”指的是志向高远,抱负巨大;“才疏”则意指才华不足,才能有限。整体来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却缺乏相应的才能和能力。
“志大才疏”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其中提到“钟期奏雅,弦歌而殁;陆海扬帆,风正而浪”。虽然并没有直接引用这个成语,但其思想内涵与“志大才疏”是相通的。成语的形成与古人对自身能力与抱负之间的矛盾感受有关,常常在对比中引发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该成语在多种场景中都可以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志向与才能被认为是评价一个人重要的两个方面。古代士人常常有高远的志向,但在现实中却受到各种限制,因而“志大才疏”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职场竞争和自我提升时。
“志大才疏”往往引发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情感共鸣。它让我联想到在追求梦想时,可能面临的挫折与挑战。这也促使人们反思自我,检视自身的能力与目标。
在我的学*和工作过程中,曾经面临过“志大才疏”的情况。比如,我曾经希望能独立完成一项复杂的项目,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最终不得不寻求团队的帮助。这让我意识到,虽然有理想是好的,但也需要脚踏实地,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青云志向高,才疏自难如;
长风破浪行,愿逐梦远途。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伴随着对自身能力不足的自省。
在英语中,可以用“great ambitions but limited abiliti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但同样传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志大才疏”的学,我深刻认识到理想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帮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全面地考虑个人目标与实际能力的匹配。这使我在面临挑战时,能够更清晰地识别自身的强项与短板,进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计划。
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明史·海瑞传》:“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然志大才疏,欲为国为民,而终无成效。”
《旧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性雅淡,好道术,不喜荣宦,志大才疏,未尝留意政事。”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衍以志大才疏,卒为石勒所杀。”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然其才疏学浅,不能胜任。”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东汉时期,孔融竭力维护汉献帝的利益,对曹操的政策进行讽刺与反对。为节约粮食,曹操下禁酒令,孔融则写文章大吹喝酒的好处,当着东吴使者的面说曹操的不是,结果被曹操杀头。后人评说他是志大才疏的人,办不成大事
此人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