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5:30
“才疏意广”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才疏”和“意广”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为“才能不够丰富,但想法很多”。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才华有限,但有许多想法或抱负。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谦逊的语气,表达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估。
成语“才疏意广”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唐代文学中有相关的记载。成语的具体来源较为模糊,但通常认为其出现在一些文人自谦的诗文中,表达对自身才华不足的感慨,同时也承认自己的思想广泛或抱负远大。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谦逊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因此“才疏意广”常被用来表达自谦和对他人才能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缓解自我表现的压力,让人们更易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才疏意广”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谦逊和自我反思。它提醒我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表达可以影响我的思维方式,让我更加开放地接受不同观点,并鼓励我在某些领域勇于尝试。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有时候我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但我会用“才疏意广”来提醒自己,尽管能力有限,但我仍然可以提供独特的想法和视角。这种自我激励帮助我在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才疏意广”:
我在星空下行走,
才疏意广的思绪随风飘扬,
梦想如繁星闪烁,
虽不及天际的璀璨,
但心中永远有光。
在英语中,可以用“limited talent but broad idea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直接对应的成语并不常见。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自谦表达,但具体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才疏意广”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谦逊评价,也是一种鼓励,激励人们在面对自己的局限性时,依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想法。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东汉时期,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才学很高,名声大,但缺乏政治、军事才能,因与董卓不合,被派去镇压黄巾起义军,经常被起义军包围,刘备帮他解围。袁绍的儿子袁潭率军攻打孔融,活捉了他的妻小,这个才疏意广的孔融吓得仓皇逃跑
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且谓“~”,岂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