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0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5:31
“才疏志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才能稀少而志向宏大”。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自身的才能、学识或能力却不足以支撑这些理想。这一成语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才疏志大”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其中提到“无才之士”的无奈与志向,虽然具体成语的形成时间不详,但其核心思想贯穿于许多文人的作品中。成语的形成与当时社会对文人理想与才能的期望有密切关系。
在不同的语境下,“才疏志大”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才疏志大”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它反映了文人在追求理想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追求梦想时要实际评估自身条件。
“才疏志大”常常引发一种无奈和挫败感,令人联想到追求梦想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同时,它也激励人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实现更大的理想。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经感受到“才疏志大”的困扰。在大学时,我希望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进展缓慢。这个成语提醒我,尽管目标远大,但需要从基础做起,逐步提升自己。
在某个古代故事中,有位年轻的学子立志要成为一代名师,但他常常因才疏而感到沮丧。他在山顶吟诗:“才疏志大怨青天,何时得见一朝前。”最终,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村中的智者,教导后人。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great ambitions but little talent”,同样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这种文化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才疏志大”的学*,我深刻理解了理想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追求目标时更加谨慎和务实,促进了自我反省与提升。
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