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3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4:51
“七步奇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七步之内就能创造出才华横溢的作品。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具备极高的才智和创造力,能够迅速完成优秀的创作,通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才华和迅速的反应能力。
“七步奇才”出自三国时期的故事。传说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曹植与他的兄弟曹丕之间的争斗中,曹丕为了考验曹植的才华,给他下了一个命题,要求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了“煮豆燃豆萁”这首诗,表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和迅速的反应,因而被后人称赞为“七步奇才”。
“七步奇才”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七步奇才”作为成语,体现了**文化中对才华和智慧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中,快速的思维和创造力被视为重要的能力。因此,这个成语在当今仍然适用,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创新。
“七步奇才”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展现出非凡才能的人,如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和现代社会中的创业者。它传达出一种激励人心的情感,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并相信在关键时刻能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我曾在一次比赛中面临紧急的情况,时间紧迫,但我努力集中注意力,最终写出了一篇令评委满意的文章。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七步奇才”的含义,虽然过程艰难,但在关键时刻的灵感与创造力让我感到骄傲。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七步奇才”:
在风雨中奔走,心如火焰燃, 七步间灵感涌,才子出人间。 笔下生花如梦,言语似流泉, 一瞬间天地宽,奇才自此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enius in a flash”或者“quick-witted genius”,用来形容快速反应和展现才华的人。这些表达同样反映了对才智和创造力的赞美,但可能没有“七步奇才”那样强烈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通过对“七步奇才”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才华的赞美,更是一种鼓励我们在压力下展现能力的动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与力量。
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宋史·文苑传一·杨亿》:“亿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晋书·文苑传·左思》:“思少学钟、张书,至于班、张之流,咸以为后进生之于。思乃作《三都赋》,十年乃成。时人谓之‘洛阳纸贵’。”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常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