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9:34
成语“廉而不刿”的字面意思是“清廉而不伤害”。其中,“廉”指的是清白、正直;“刿”则有伤害、割裂之意。整体上,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既要保持清白正直,又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损害,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
“廉而不刿”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风”象征着德行的感召力,而“草”则象征着小人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儒家对道德和品行的重视,倡导为人处世要有清白的品德,同时不应伤害他人。
在现代汉语中,“廉而不刿”常用于描述某个清白正直的人,或是强调在做事情时要有道德底线。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交流和演讲中被引用,来表达对一个人品质的赞赏或对某种行为的期待。
在**传统文化中,清廉和不伤害他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和人际交往中,这一原则依然适用。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和诚信,强调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理想的处世方式,通过坚持清白和善良的原则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对他人保持善意,避免因自己的言行而伤害他人。
在我工作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在处理客户投诉时,始终坚持“廉而不刿”的原则,尽管面临压力,但他选择了以诚待人,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满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寒冷的冬夜,微风轻拂, 他立在街头,身影如松。 “廉而不刿”是他心中的信念, 清白如雪,温暖他人。
在英语中,可以用“Integrity without harm”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在保持诚信的同时,不对他人造成损害。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道德操守同样受到重视,强调个人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对“廉而不刿”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中,它让我明白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促进了我在表达时更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传递。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将继续影响我的言行和思考。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汉书·王莽传上》:“廉而不刿,直而不傲。”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廉而不刿,直而不傲。”
《论语·公冶长》:“君子廉而不刁,直而不矫。”
《左传·宣公十五年》:“廉而不刿,直而不傲。”
《礼记·乐记》:“廉而不刿,直而不肆。”
厥乃口无择言,柔惠且直,~,肃而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