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0:54
“学浅才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学的浅,才能的不足。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识和才能上都比较有限,通常带有自谦的意味。
该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推测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类似的表达常见于古代文人的自我评价,特别是在书信、诗词中,常以此表达对自己学识不够的谦逊态度。
“学浅才疏”常用于自谦的语境中,如在讲课、演讲、申请职位时,个人在表达自己的不足时使用。它也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角色为了表现谦虚而提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谦是一种重要的美德,特别是在学术和人际交往中。“学浅才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态度,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谦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追求自信与能力的展示,但在某些场合下,适当地使用“学浅才疏”仍能展现出个人的谦逊和诚恳。
“学浅才疏”常常带有一种自我反省的情感,提醒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引发共鸣,让他人更愿意提供帮助或指导。
在我的学*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便在发言时使用了“学浅才疏”来表达自己的不足。这不仅让我感到放松,也赢得了听众的理解与支持。
在一个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知识如海深无垠, 我舟轻帆小,学浅才疏行。 望海天一色同,愿逐风浪向前行。
在英语中,“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可以视作与“学浅才疏”相对的表达,强调只具备浅*的知识可能导致误解和错误。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展现了对知识深度的重视。
通过对“学浅才疏”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谦逊在个人成长和交流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自身的真实认知,也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在我今后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自谦与真实的结合。
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新唐书·杜甫传》:“甫学浅才疏,而诗名独盛。”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学浅才疏,然以权术自任。”
《清史稿·纪昀传》:“昀学浅才疏,而好议论,时人多不之许。”
《明史·杨慎传》:“慎学浅才疏,然其文辞颇工。”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学浅才疏,不足以当大任。”
本人~,只能尽力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