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3:33
成语“不拘常次”由“不拘”和“常次”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不受常规、常态的限制”。基本含义指在某种行为或规则上不受传统或固定模式的约束,强调灵活性和创新性。
“不拘常次”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的构成和使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思维和创作的自由追求。在古代,许多文人提倡个性和创新,认为创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格式与方法。
该成语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不拘常次”在现代社会中尤其适用于强调创新与个性的领域,比如科技、艺术及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不受传统束缚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当代人追求个性化与多样性的文化趋势。
该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自由与解放的感觉,提示人们在思维和行为上要勇于突破界限。这种联想可以激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我的学习中,我常常用“不拘常次”来形容我在创作时的心态。比如在写作时,我会尝试不同的文体和视角,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方式,这让我获得了更丰富的表达体验。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不拘常次”:
春风拂面花自开,
不拘常次意难猜。
月下独行人未醉,
随心所欲写华彩。
在英语中,可以用“think outside the box”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创新和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在不同文化中都是相似的,反映了对创新思维的重视。
通过对“不拘常次”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性和创新的赞美,它还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和探索。这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促使我更加灵活地使用语言和思维。
不拘常次,言超擢也。
《明史·徐达传》:“达不拘常次,多所克捷。”
《宋史·岳飞传》:“飞不拘常次,多所斩获。”
《晋书·王导传》:“导不拘常次,多所进拔。”
《后汉书·袁绍传》:“绍不拘常次,多所拜授。”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东归,不拘常次,所过无不残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