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3:32
成语“不择手段”由四个汉字组成:
字面意思是“不选择手段”,引申含义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方法,甚至可以是不道德的手段。常用来形容为达到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
“不择手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具体的文学出处较为模糊,但其含义在文化中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诸子百家的哲学讨论中,强调了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中,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使用不当手段常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反映了文化对于道德与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不择手段的行为常常被社会所批评,尤其在商业、政治等领域。随着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重视,这种行为被视为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表现。然而,在某些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种行为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求生策略,反映出人性复杂的一面。
“不择手段”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联想到背叛、贪婪和道德沦丧。这种成语在表达时,通常带有警惕和批判的情感色彩,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道德底线。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为了升职,采取了许多不择手段的策略,包括抹黑他人和隐瞒信息。最终他虽然得到了升职,但团队的氛围却变得非常紧张,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不择手段的代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不择手段”:
为了那一梦,心无所惧,
不择手段,踏遍荆棘路。
追逐光辉,纵使暗影随行,
我心坚定,永不回头看。
在英语中,类似于“不择手段”的表达有“by any means necessary”,该短语同样传达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含义,但在文化背景下,可能更多强调某种正义的追求。
通过对“不择手段”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道德和价值观的体现。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要始终保持对道德的尊重,避免因短期利益而迷失方向。在日常表达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此成语,也能更好地传达出对某些行为的批判和警示。
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资治通鉴·唐纪·武德九年》:“李林甫为人阴险,不择手段,以固其位。”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人刚愎,不择手段,以图大业。”
《汉书·王莽传》:“莽为人奸诈,不择手段,以图自利。”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贪而好士,不择人而与交。”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择地而安之,不择时而动之。”
要谋生,谋生之道,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