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4:32
成语“无疾而终”的字面意思是指没有疾病的原因而结束生命,通常指一个人安详地去世。基本含义则引申为事情在没有任何明显的障碍或问题的情况下,平淡地结束或终止,常用于形容事情的自然发展没有受到干扰。
“无疾而终”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描述一些人临终时的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的理解,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死亡的接受态度,强调死亡的平和与安宁。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也可在日常对话中提到,例如:
在**文化中,死亡常常被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接受。因此,“无疾而终”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体现了一种对老年和死亡的平和态度。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
“无疾而终”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常常是安详和释然。它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自然规律,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而不是过于执着于生与死的焦虑。这种平和的态度有助于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在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亲人的离世,虽然心中难免悲伤,但我常常告诉自己,至少他是无疾而终,走得安详,没有经历痛苦。这种想法让我在哀悼中感到一丝慰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流水轻声吟,花落无疾而终。
岁月悠悠行,笑看浮云千重。
这几句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结束的感悟。
在英语中,相似的表达可以是“pass away peacefully”或“die without pain”,它们同样强调了一种平和的死亡状态。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对死亡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对平静离世的渴望是一种共通的情感。
通过对“无疾而终”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也在文化传承中有其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以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起伏,增强了我对语言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到三十六岁,忽对人说:‘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三日后,必当赴任。’至期无疾而终。
《宋史·方技传》:“仲景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仲景,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无疾而终,非天命乎?”
《晋书·艺术传》:“仲景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仲景,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无疾而终,非天命乎?”
《后汉书·方术列传》:“仲景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仲景,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无疾而终,非天命乎?”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无疾而终,非天命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疾而终,天之道也。”
他身体一直很好,90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