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6:15
“无与比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表示某种事物的独特性和无与伦比的地位。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特出、卓越的表现或品质。
“无与比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提到“无与比伦”的概念,强调某个事物的独特性和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地位。这个成语历经时间演变,逐渐为人们熟知并使用。
“无与比伦”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评价、赞美等场合,特别是在讨论某种艺术、才能、成就等方面时。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出对某一事物的高度肯定与赞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无与比伦”不仅体现了对卓越表现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们对独特性和非凡成就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如赞美杰出人物、优秀作品等。
“无与比伦”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钦佩与敬仰。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中脱颖而出的人物,激励我在生活中追求卓越和独特。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无与比伦”来形容一位老师,她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关怀都让我深感敬佩。在一次演讲中,我提到她的影响力和独特性,强调了她在教育领域的无与比伦。
在诗歌中,我可以写道:
如星辰璀璨,无与比伦,
在无边夜空,独自闪烁。
才华横溢,才子佳人,
一曲清歌,世间无可比拟。
在英语中,“无与比伦”可以与“unparalleled”或“unequaled”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独特性和无可比拟的特征。在不同文化中,对独特性的赞美表现出相似性,均反映了人们对卓越的追求。
通过对“无与比伦”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表达独特性和卓越性方面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使我能够更准确地赞美和评价事物。在未来的学与交流中,我将不断尝试使用这个成语,以增强我表达的深度与力度。
永宫宠遇,无与比伦。
《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艺概·诗概》:“诗以意为主,以辞为辅,以气为用。”
《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文心雕龙·辨骚》:“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雅》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