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0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8:56
成语“无可置疑”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即表明某种观点或事实是非常明确、确定的,毫无疑问。它的基本含义是强调某种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无可置疑”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汉语中使用广泛,属于常见的现代汉语表达。它的形成可能与对“疑”的强调有关,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真相的追求与肯定。
该成语可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无可置疑”常用于科学、法律、政治等领域,强调证据和事实的重要性。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辨别“无可置疑”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反映出社会对真相的渴望和对虚假信息的警惕。
“无可置疑”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伴随着一种坚定的态度和信心。这种情感会影响表达的方式,使论述更加有力。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受到质疑。在团队讨论中,我用“无可置疑”来强调我们所依据的数据和市场反应,最终说服了团队成员,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运用“无可置疑”:
晨光初现山川秀,
大地苏醒无可置疑。
春风拂柳随意舞,
万物复苏皆欢喜。
这段诗句通过“无可置疑”来强调春天的到来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融入自然的生机。
在英语中,“undoubtedly”或“without a doubt”可以作为对照,表达相似的确定性。不同文化中,强调事实的方式各异,但共同点在于对真相的重视。
通过对“无可置疑”的学习,我认识到它不仅是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更是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理解这一成语使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精确和自信,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战国时某些地区已能制钢,无可置疑。
《资治通鉴·唐纪》:“无可置疑,此乃天意也。”
《后汉书·班超传》:“无可置疑,超之功也。”
《汉书·王莽传》:“无可置疑,莽之为帝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无可置疑,天下之至尊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可置疑,天子之命也。”
我对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