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8:58
成语“无可非议”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以指责或评论的地方”,即指某种行为、情况或决定是合乎情理的,无法被批评。其基本含义是对某种事物的认可或赞同,表示赞美的态度。
“无可非议”这一成语的确切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成语的构成“无可”和“非议”分别表示“没有”和“批评”,这两个词的结合体现了对某种行为的绝对认可。
“无可非议”可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无可非议”反映了强调道德和责任感的社会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随着多元化的加深,人们对某些行为的看法逐渐多元化,使用“无可非议”时应考虑到背景和语境,以免造成误解。
“无可非议”给人的感觉是正面的、肯定的。当我听到或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联想到一种理智的判断和对他人行为的认可,这种态度在沟通中能够促进理解和和谐。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一位同事提出的项目方案,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方案非常合理,最终我在会议上说出“这个方案无可非议”,以表达对他的支持和赞同。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无可非议”:
春风拂柳绿意浓,
花间笑语无可非议。
人生路上行稳健,
每一步皆是心中景。
这段诗句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每一步选择的认可。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的成语是“beyond reproach”,其含义与“无可非议”相似,均表示某人或某事是无可指责的。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基本的含义是相似的:对某种行为的认可和赞同。
通过对“无可非议”的学,我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能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对事物的肯定态度,还能在沟通中传递出一种理智与和谐的氛围。在未来的语言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成语的使用,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观《明夷待访录》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德裕之为人,无可非议。”
《后汉书·杨震传》:“震之为人,无可非议。”
《汉书·王莽传上》:“莽之为人,无可非议。”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之为人也,无可非议。”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可非议,唯君命是从。”
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