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4:15
成语“作辍无常”的字面意思是指做事时频繁中断,没有固定的规律和常态。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做事情不专心,时常中断或改变,缺乏恒心和持续性。
“作辍无常”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中提到“君子之于天下也,作辍无常”,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在做事情时总是三心二意,不能持之以恒,那么就难以成就大事。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专注和持续努力的推崇。
该成语可用于多个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持之以恒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同样强调专注和毅力,尤其在学习、工作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成语“作辍无常”提醒人们,不能随意更改计划,要保持稳定的方向和努力。
“作辍无常”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改变兴趣,导致学业不进。这种缺乏专注的状态会引发焦虑和挫败感,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某些时刻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
在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作辍无常”,试图同时兼顾多项活动,最终发现自己在每项活动上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反思,我开始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逐渐克服了这一问题。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描绘一个年轻人追寻梦想的经历: “小李总是作辍无常,今天想当画家,明天又想做音乐家,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意识到,只有坚持自己的热爱,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ickle”,形容一个人情绪或兴趣变化无常。这种表达虽然含义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选择的自由和变化的自然性,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坚持和专注的重要性。
通过对“作辍无常”的学习,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专注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实践中更加注重目标的设定和坚持的力量。
或曰:‘何以处伪?’曰:‘有人则作、无人则辍之谓伪。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