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2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5:59
“公诸于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某事公开地向世人展示”。其基本含义是指将某种信息、观点或成果公开,使众人都能知晓,常带有一种公开透明、广泛传播的意味。
“公诸于世”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是“公之于众”,意指把事情公之于公众,有着将某种事物向社会公开的意思。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公诸于世”,用于形容公开、广泛传播的行为。
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使用广泛,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公诸于世”在**的传统文化中强调透明与公开的重要性,尤其在政治、学术和媒体领域。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开透明变得愈发重要,尤其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加凸显。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联想到透明、公正、公开的价值观。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引发对隐私和秘密的思考,让人反思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公开,何种情况下应保持隐秘。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一个项目的评审,最终决定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通过发布论文向公众展示。这不仅让我们的团队获得了认可,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一次写作中,我尝试将“公诸于世”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真理如晨曦,照亮黑暗街,
心中所思愿,公诸于世间。
让每个灵魂,都能听见声,
在这广阔天地,共鸣于心间。
在英语中,“make public”或“publicize”可以视作与“公诸于世”相对应的表达。它们都强调将某种信息向公众传播的行为,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公开的含义及其社会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诸于世”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尤其在信息传播快速的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如何处理信息时更加谨慎,明白了在适当的时机将重要信息公之于世的必要性。
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明史·海瑞传》:“海瑞乃以其事公诸于世。”
《宋史·岳飞传》:“岳飞乃以其事公诸于世。”
《资治通鉴·唐纪》:“李泌乃以其事公诸于世。”
《后汉书·窦武传》:“武乃上疏,公诸于世。”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乃书其事,公诸于世。”
我们必须把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