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2: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4:36
成语“旁征博访”由“旁征”和“博访”两个部分组成。“旁征”意为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引用;“博访”则指广泛地询问和访问。整体而言,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证和广泛地进行咨询,强调了深入研究和广泛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旁征博访”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为“旁征博引”。这里的“引”即引证,指代广泛引用和借鉴的意思。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学术研究和文献整理的传统有关,体现了古人重视多角度分析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都有应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的获取往往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因此,旁征博访不仅在学术研究中重要,也在社会生活中被视为一种智慧和审慎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更为简便,旁征博访的态度依然适用于各类决策和问题研究。
该成语给人一种严谨、求知的感觉,联想到学者在图书馆里翻阅书籍、记录笔记的场景。它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仅要深入思考,还要广泛接触外界的观点和信息。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尝试“旁征博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准备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时,我不仅研究了相关的市场数据,还采访了行业内的专家,从多角度获取信息,使报告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书海无涯旁征引,博访千家问古今; 求知若渴心常醉,智者之路步履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draw on a wide range of sources”,强调获取多样化信息的过程。这种理念在各文化中普遍存在,显示出知识获取的普遍重要性。
通过对“旁征博访”的学,我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广泛的视野是极其重要的。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深化了我对知识获取方式的理解,鼓励我在学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