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5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9:33
“大权旁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重要的权力不再集中在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手中,而是被旁人所夺取或转移。其基本含义通常指在某种权力或职务上,失去了主导或控制的地位。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在古代政治和历史背景中,类似的现象常见于权力的更迭和斗争。可以联想到历史中,许多朝代的权臣通过权谋策略将权力逐渐从或统治者手中夺取,导致“旁落”的局面。
“大权旁落”可以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组织管理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于描绘权力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转折。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失去影响力或控制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权力的争夺和变动是政治生活的常态,因此“大权旁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注意权力的平衡和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企业管理中,该成语同样适用,反映了权力结构的变化和领导者面临的挑战。
“大权旁落”常常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联想到失去权力的无奈和失落。它也引发人们对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思考,传递出对权力变化的警觉和反思。
在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曾经参与过一个团队项目,最初团队领导的决策权很强,但随着项目进展,团队成员们逐渐开始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领导权力逐渐出现了大权旁落的现象,最终形成了团队合作共治的局面。
在一首描写权力变迁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昔日权柄掌中握,
今朝旁落何处寻。
风云变幻人易老,
唯有历史铭心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ower shift”或“loss of authority”。这些词汇同样表达了权力的转移或丧失,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权力变化的关注。
通过对“大权旁落”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权力的变化,也折射出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中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提升交流的效果。
借光唬百兽,大权叹旁落。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为相,大权旁落,政事多由其私党。”
《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外戚干政,大权旁落,朝廷无主。”
《明史·宦官传》:“内臣用事,大权旁落,国势日衰。”
《资治通鉴·唐纪》:“宦官专权,大权旁落,朝政日非。”
《宋史·职官志》:“宰相之权,大权旁落,非国家之福。”
现在京里,很有人说亲家的闲话说亲家请了一位洋人做老夫子,~,自己一点事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