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3:41
“大举进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发起攻击。它通常指在军事或竞争中,力量集中、规模庞大地进行进攻。基本含义上,这个成语强调了进攻的力度和规模,常用于描述一种激烈的、全面的攻击行为。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战略。在古代战争中,指挥官常常会选择在敌人*弱的地方进行***进攻,以期快速取得胜利。尽管没有特定的文学出处,但这一概念在很多历史文献和军事书籍中都有体现,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大举进攻”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军事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哲理。“大举进攻”不仅仅是描述攻击的行为,还是一种战略思想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商业和竞争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增加,反映了当今社会对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对市场动态的快速反应的重视。
“大举进攻”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和紧迫感,联想到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局势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它在表达时常带有一种亢奋的情绪,体现了一种追求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使用“大举进攻”来形容自己在备考或项目推进时的努力。例如,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制定详细的复计划,进行大举进攻,力求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夜空中,星星闪烁如同战士的铠甲,黑暗中,一场大举进攻悄然展开。风呼啸而过,仿佛是号角的召唤,召集着每一个心中燃烧着梦想的灵魂,勇敢向前,决不退缩。
在英语中,可以用“full-scale attack”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它的使用场合与语境可能有所不同。在不同文化中,军事和竞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各国对战略和战术的理解,反映出不同社会对进攻与防守的价值观。
通过对“大举进攻”这个成语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力量。这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成语,更是反映战略思维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明史·太祖本纪》:“朱元璋大举进攻,统一江南。”
《宋史·岳飞传》:“岳飞大举进攻,收复中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大举进攻,克定河北。”
《资治通鉴·汉纪》:“汉王刘邦大举进攻,遂定三秦。”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举进攻,破秦军于巨鹿。”
敌人~,红军奋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