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8:28
“一知片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知道一点,了解得很片面”。基本含义指对某一事物或知识的了解极为肤浅、不全面,通常用于形容人对某个领域或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一知片解”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之道,始于此,且君子知之,知之而不知其然者,故曰‘一知片解’。”这里强调了知识的深度和全面性,认为仅仅了解表面是不够的。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提醒他人,尤其是在学术讨论、工作汇报、日常对话中,指责某人对某一话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能会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能止步于一知片解,要进一步研究。”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一知片解”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避免肤浅的认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片面的理解可能导致误解或错误的决策。
这一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有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它也让我意识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习一门新知识时,我曾经经历过“一知片解”的阶段。刚开始接触编程时,我只理解了基础语法,但当我试图独立完成项目时,才意识到知识的局限性。后来我不断学习,才逐渐掌握了更深入的概念。
在星空下,少年仰望着浩瀚宇宙,心中充满疑惑,“一知片解”的他,似乎只窥见了星辰的闪烁,却未曾领悟宇宙的奥秘。于是他决心追寻,去探求那无尽的知识与真理。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同样指对某事物了解不深入。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知识的重视程度相似,但具体表述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一知片解”的学习,我体会到知识的深度和全面性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与表达中,不仅是提醒我加强学习的动力,也让我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注重对话的深度和质量。
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清史稿·儒林传二·万斯大》:“斯大读书,一知片解,必究其所以然。”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然一知片解,辄自满意,视天下无可当意者。”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今之学者,一知片解,皆欲通贯,以为己任。”
《宋史·儒林传五·陆九渊》:“学者自应本末并举,吾之此言,但为中人以下者设,学者只备员,一知片解,无补于事。”
《朱子语类》卷四十九:“今人只是知得一知片解,便谓我已明了,不复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