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3:39
“夤缘求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依附关系来寻求进步或升迁。具体来说,“夤缘”指的是依靠亲近的关系或个人关系,而“求进”则表示希望能够在事业或地位上有所进展。整体来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借助关系而获得个人利益或提升的行为。
“夤缘求进”的来源较为复杂,常见的说法是它与**古代官场的现象有关。在古代,很多人通过亲戚、朋友或其他关系来获得官职或升迁机会,而非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或才智。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如血缘、友情)被视为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本。因此,“夤缘求进”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在现代社会,虽然强调公平竞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夤缘求进”仍然普遍存在于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夤缘求进”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一方面,它反映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它也引发对不公平现象的反感和失望。这种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除了努力和才华外,人际关系也不可忽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些同学通过家庭背景和关系获得实机会,而那些真正努力学的人却未能得到同样的机会。这让我对“夤缘求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也促使我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实力和能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夤缘求进”:
在这官场如潮的岁月里,
有谁能凭才能立足,
却见那“夤缘求进”的风气,
暗涌中,多少梦被埋没。
在英语中,类似于“夤缘求进”的表达可以是“nepotism”,指的是亲属关系在工作或政治升迁中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依赖关系而非个人能力的现象,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夤缘求进”的分析,我认为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一种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公平与道德的一种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现实,增强我们对人际关系和个人努力之间平衡的思考能力。
初,俨致仕复夤缘求进,上问左右:‘邓俨可复用乎?’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曰:‘俨有才力,第以谋身为心。’
《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性狡诡,夤缘求进,以谄附上,宠任冠朝列。”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性狡诡,夤缘求进,以谄附上,宠任冠朝列。”
《清史稿·明珠传》:“明珠性狡黠,夤缘求进,以谄附上,宠任冠朝列。”
《明史·奸臣传·严嵩》:“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子世蕃复夤缘求进,窃弄威柄,罪恶贯盈。”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深狡,善夤缘求进。”
有的新降官员,为着~,递上门生帖子,拜牛金星为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