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0:12
成语“兼程并进”字面意思是指在同一条道路上同时快速前进。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在工作或事业上协同努力,快速推进,强调团队合作与并肩作战的精神。
“兼程并进”这个成语的具体历史背景不如一些古老成语那样明确,但它所表达的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团结协作精神密切相关。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表达往往用于形容集体的力量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兼程并进”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兼程并进”在**文化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共同奋斗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在企业和团队环境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推动着集体的进步与发展。
该成语带给人的感受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团队合作给人带来的力量与信心。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孤军奋战,而是要依靠团队的支持与力量。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活动中,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但大家都抱着共同的目标,我们互相支持,兼程并进,最终顺利完成了活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兼程并进”融入:
携手共赴光明路,兼程并进不言苦。
心中梦想齐追逐,未来定有新天地。
在英语中,可以用“marching together”或“moving forward togeth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集体合作和共同进步的理念,但具体使用时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兼程并进”的分析,我理解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引军兼程并进,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闻操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备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遂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齐侯、晋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葵丘,兼程并进,以讨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