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3:39
“大书特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大字特别强调地书写。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件事情特别重视,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强调,通常用于书面或口头表达中。
“大书特书”作为成语,其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书写方式的描述。在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艺术,特别突出某些内容时,常常采用较大的字体或特别的书写方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这一表达方式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表示对某事的重视。
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大书特书”反映了对信息传递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传达重要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在企业、学校等组织中,强调某些政策或**的必要性,能够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对我而言,“大书特书”传达了一种紧迫感和重要性。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这个成语使我意识到,有些事情确实需要被放大和强调,以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的策划,项目的核心价值需要被所有团队成员理解和认可。我在项目计划书中对这一核心价值进行了“大书特书”,并在会议上反复强调,最终团队成员们的共识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诗歌中,可以这样写:
春风拂柳,万物复苏,
绿色的希望,大书特书。
让我们行动,珍惜这份生命,
未来的蓝天,任我翱翔无阻。
在英语中,与“大书特书”相似的表达是“highlight”,用于强调某个重要的观点或**。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mettre en évidence”,也有类似的用法,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大书特书”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强调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成语,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乃作《新唐书》,大书特书,以示后世。”
《晋书·文苑传·左思》:“思乃作《三都赋》,大书特书,以为后世法。”
《后汉书·班彪传》:“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一也。”大书特书,以示后世。’”
《汉书·艺文志》:“《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夫子因鲁史记而作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大书特书,以明王道,以正人伦。”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吾于《春秋》,大书特书,以为后世法。”
倘令为林文忠作传,则烧鸦片一事,固当~。